地方特色黨建館,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基層的文化陣地與精神堡壘,承載著雙重使命:既要鮮明地傳達黨的理論、路線與方針政策,又要深深地植根于地方的土壤,成為本土文化的守護者與傳承者。將文化傳承融入黨建館的展覽內容之中,絕非簡單的“文化”+“黨建”的物理拼接,而是一場深刻的化學融合。它要求設計者具備一種宏闊的歷史視野與細膩的地方情感,找到黨的偉大歷程與地方文化基因之間的共鳴點,讓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交相輝映,共同構筑起一個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文化厚度、更有人文溫度的精神家園。
促進文化傳承,首先必須確立“黨建引領文化,文化滋養黨建”的核心敘事邏輯。展覽的頂層設計要清晰地闡明,黨的領導是地方文化得以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而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則是黨的群眾路線與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體現。這條主線可以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歷史的維度,展示自黨組織在本地建立以來,如何領導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斗爭中,同時也在守護、搶救和發展地方文化。例如,可以展示早期黨員如何利用地方戲曲、民歌等民間藝術形式宣傳革命思想;建國后,黨如何組織力量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和保護;改革開放以來,如何推動地方文化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煥發新的生機。二是實踐的維度,集中展示新時代本地黨委政府在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上的具體舉措與成果,如制定保護條例、資助傳承人、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舉辦品牌節慶活動等,用事實凸顯黨是地方文化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引領者。
在內容遴選上,要深度挖掘并彰顯“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的融合點與共鳴點。這是整個展覽最具特色與魅力的部分。需要深入研究和梳理,找到那些既是地方文化瑰寶,又深深烙印著紅色基因的人、事、物。人物的融合:大力挖掘和展示本地的“紅色文化名人”,他們或許是著名的革命者,同時也是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他們的作品與事跡既是地方的驕傲,也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事件的融合:重點呈現發生在本地的重要歷史事件,這些事件不僅是革命斗爭或建設歷程的節點,也深刻影響了地方文化的形態與發展。例如,一場著名的戰役可能孕育了獨特的紀念性民俗活動;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催生了新的移民文化和工匠精神,物項的融合:精心挑選那些兼具地方特色與紅色印記的實物展品。它可能是一面在革命活動中使用過的、繡有地方獨特紋樣的戰旗;可能是一本用當地方言印刷、宣傳黨的政策的早期刊物;可能是一套反映土改或合作社時期生活的本地農民畫。這些融合性載體,能夠最有力、最直觀地證明黨的建設與地方文化發展是同頻共振、永乳交融的命運共同體。
在表現形式上,要善于運用**在地化的藝術語言與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進行沉浸式、活態化表達。文化傳承最忌枯燥的說教和冰冷的陳列。要讓深厚的文化“活”起來,就必須采用本地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這包括:空間的在地化設計:將本地的建筑符號、色彩體系、材質肌理(如特有的青磚、木雕、石材)巧妙融入展廳設計,使整個場館本身就成為一件體現地方文化氣質的大型展品。藝術的活態化融入:邀請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剪紙、刺繡、陶藝、地方戲曲演員)參與內容創作或進行定期現場展演??梢栽O立“非遺傳承人工作室”互動區,讓觀眾在體驗剪紙、制作泥塑過程中,聆聽老一輩講述黨如何關心和支持這些傳統手藝的故事??萍嫉膭撔滦再x能:運用AR(增強現實)技術,觀眾掃描一件傳統農具,屏幕上即可呈現出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生產合作社中發揮作用的動畫場景;通過VR(虛擬現實)設備,可以“穿越”到歷史現場,參與一場在本地發生的、決定性的文化會議。建立數字化非遺檔案庫查詢屏,讓觀眾能深入了解每一項本土文化的細節。這些手段極大地增強了展覽的感染力、互動性和傳播力,尤其能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
最終,展覽的落腳點應在于激發文化自覺與建構面向未來的傳承體系*。地方黨建館不能僅僅滿足于成為文化的“陳列館”,更要成為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孵化器”和“加油站”。展覽內容應設計環節,展示本地學校如何將紅色文化與非遺傳承納入“雙減”后的課后服務;展示社區如何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文化傳承活動;展示本土企業如何將文化元素融入產品設計,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梢栽O置“寄語鄉愁”、“傳承誓言”等互動環節,鼓勵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寫下對本土文化的認知和承諾。甚至可以定期發布“文化傳承志愿者”招募計劃,將觀展者直接轉化為文化實踐的參與者。
綜上所述,地方特色黨建館設計出能夠有效促進文化傳承的展覽內容,就必須完成從“簡單陳列”到“深度敘事”、從“政治宣講”到“文化共鳴”、從“靜態觀看”到“活態傳承”的轉變。它需要通過精心的策展,揭示黨與地方文化共生共榮的歷史脈絡,展示豐富多彩、極具魅力的地方文化成果,并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讓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不僅能“看到”文化,更能“感受”文化、“認同”文化,最終愿意主動地“傳承”文化。只有這樣,地方黨建館才能真正成為凝聚人心、傳承文脈、記住鄉愁、開創未來的精神高地,讓黨的旗幟在文化的春風中高高飄揚。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020-84317499
廣州德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從事于辦公室裝修設計,展館展廳裝修設計,歡迎來電咨詢!
粵ICP備08126626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